-
【青县招商】青县跻身河北食品产业强县行列 集群发展成效显著
在河北省近期公布的食品产业强县名单中,青县凭借完善的产业链条和突出的招商引资成果,成功入选"创建型"产业强县。作为沧州市食品工业的重要承载地,青县已形成涵盖乳制品、烘焙食品、肉禽加工、粮油加工四大领域的产业集群,现有48家生产企业带动就业逾4000人,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 一、产业积淀深厚奠定发展基础 青县食品加工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早期建设的饮料厂、酿酒厂等企业为产业雏形。经过数十年积累,当地逐步构建起从原料生产到精深加工的完整体系。2023年数据显示,该县食品产业已开发80余种终端产品,培育出6家年销售收入超2000万元的骨干企业,其中4家企业年度营收突破亿元大关。 二、政策体系构建产业生态圈 沧州市通过建立"部门会商+动态评估"机制强化产业扶持,每半年对入选县区开展成效评估。青县据此制定专项政策包,重点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近三年累计投入近亿元升级冷链物流、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这种精准施策模式使得该县在2023年度省级考核中,各项指标均达到创建型强县标准。 三、创新驱动培育新增长点 在传统加工领域之外,青县积极引导企业研发植物基食品、功能性食品等新产品线。当地龙头企业已与多家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将冻干技术、生物发酵等工艺应用于传统食品升级。这种转型使得产业附加值持续提升,相关产品已进入京津冀地区主流商超体系。 四、区域协同构建产业新格局 此次同期入选培育型名单的沧县、献县等地,将与青县形成差异化协同发展。按照河北省规划,到2025年将建成以青县为核心的食品产业带,通过共享研发平台、统一质量标准等措施,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目前三地已建立原料采购联动机制,年调配各类农产品原料超10万吨。 沧州市相关部门表示,将严格落实动态管理制度,通过年度通报、专项督导等方式确保政策落地见效。对于青县等入选地区,后续将重点支持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智慧物流体系等项目,持续巩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态势。
2025-07-24
-
【青县招商】新兴铸管武安工业区逆势突围实现“双过半” 党建引领铸就高质量发展新标杆
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新兴铸管武安工业区以招商引资为重要抓手,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强化成本管控,成功实现主要经营指标“时间过半、任务过半”。工业区在钢材、铸管等核心产品产量上取得显著突破,多项经济技术指标刷新历史记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一、党建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工业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组建党员先锋队攻坚关键技术难题。通过开展“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冶金焦成本跃居行业第二,生铁成本保持邯郸区域领先地位。在保障国家重点项目方面,高质量完成南水北调驻马店段、科威特海外工程等重大订单交付,彰显了国有企业使命担当。 二、科技创新驱动产能释放 工业区聚焦工艺升级,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12项,铸管生产线连续三个月刷新单月产量纪录。通过优化高炉操作参数,铁水合格率提升至99.6%,螺纹钢生产成本降至行业最低水平。在环保管控方面,率先建立超低排放智能监测系统,非预警期实现100%满负荷生产,产品发运量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 三、精细管理夯实运营基础 建立“成本日核算”机制,对焦比、煤比等9项关键指标实施动态管控,其中5项工序能耗指标创历史最优。通过创新“零库存”采购模式,资产负债率较年初下降1.8个百分点。在资金管理上推行“T+3”结算制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同比增长23%,为后续重点项目实施预留充足资金空间。 四、战略布局培育新增长点 工业区投资建设的特种管材生产线已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投产后可新增年产能15万吨。在国际化拓展方面,与东南亚客户签订三年期战略协议,出口订单占比提升至28%。同步推进的数字化仓储项目将物流效率提升40%,为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通过系统性实施“战疫情、控成本、调模式、活资金、保项目、夯基础”六维工作法,武安工业区不仅实现利润总额和EVA的双达标,更以12项行业排名前三的优异成绩,为钢铁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示范样本。
2025-07-14
-
【青县招商】青县多措并举助力企业尽享减税降费红利
青县近年来将减税降费政策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招商引资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税企联动机制、开展精准辅导等措施,确保政策红利直达市场主体。特别是针对科技创新型企业,青县税务部门实施"一企一策"服务模式,推动企业将政策红利转化为研发投入,有效提升了区域产业竞争力。 一、建立税企联络机制实现政策精准推送 青县税务局创新推出"网格化+清单式"管理模式,将辖区内企业按行业类型划分为32个网格单元,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税务联络员。通过大数据分析企业纳税申报情况,自动匹配可享受的优惠政策,形成个性化"政策礼包"。以河北维冠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为例,税务部门通过系统筛查发现其符合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条件后,立即组织业务骨干上门开展专项辅导,帮助企业完成资质认定和申报流程。 二、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强化政策落地效果 针对不同规模企业的需求差异,青县税务部门实施三级培训体系:对大型企业开展"一对一"专场培训,对中型企业组织行业集中培训,对小微企业采取线上直播培训。重点解读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留抵退税等政策要点,累计开展专题培训28场次,覆盖企业管理人员超过1200人次。培训内容同步制作成政策图解和操作指引,通过电子税务局平台精准推送至相关企业。 三、实施全流程跟踪服务确保应享尽享 建立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台账管理系统,对每户企业享受政策情况实行"申报前提醒、申报中辅导、申报后复核"的闭环管理。组建5个专家团队定期走访重点企业,现场解决政策执行中的疑难问题。统计显示,青县高新技术企业平均享受税收优惠幅度达37%,较政策实施前提升12个百分点。企业获得的税收减免资金中,约82%被用于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 四、构建协同共治格局放大政策乘数效应 青县发展改革、科技、工信等部门联合建立政策落实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共享企业生产经营数据。通过跨部门数据比对,及时发现并解决政策执行堵点。市场监管部门将税收优惠享受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金融机构据此开发"税信贷"产品,形成"减税-增信-融资-发展"的良性循环。这种协同机制使青县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金额同比增长45%。 五、政策红利持续转化为发展动能 减税降费政策的有效落实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投入强度。青县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2%,较政策实施前提高1.5个百分点。涌现出23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2个项目入选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名单。在机电设备、新型材料等领域形成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系列,部分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这种以税惠政策撬动产业升级的做法,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5-07-11
-
【青县招商】沧州青县:以科技创新赋能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沧州青县经济开发区高端食品产业园通过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和精准招商引资,推动食品产业从传统加工向休闲食品、保健食品领域转型升级,目前已形成多业态集聚、品牌效应凸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一)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沧州青县高端食品产业园聚焦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引导入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园区内企业通过引进智能化生产线、应用生物工程技术等方式,实现产品工艺升级。在乳制品饮料领域,企业突破传统生产模式,开发出含益生菌、膳食纤维等功能性饮品;鸭类加工企业通过低温保鲜、精深加工技术,延长产品保质期并提升附加值;水性豆沙食品企业则通过改良生产配方,推出低糖、低脂健康产品,推动传统食品向营养化、功能化转变。 (二)招商引资优化产业生态。沧州青县围绕食品产业延链补链强链目标,制定精准招商政策,吸引乳制品、禽肉加工、健康食品等领域优质项目落地。通过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共享研发平台和物流配送体系,为入驻企业提供全链条服务。目前,园区已集聚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形成从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同时,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推动企业间技术交流与资源共享,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三)品牌建设提升市场价值。沧州青县注重食品产业品牌培育,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推动产品标准化生产。园区内企业先后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绿色食品认证等多项荣誉,产品远销国内多个省份及海外市场。通过参加国际食品博览会、举办品牌推广活动等方式,提升区域食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园区还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实现从生产源头到消费终端的全程质量监控,保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消费者信任度。 (四)政策保障激发发展活力。沧州青县出台系列扶持政策,设立食品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企业技术改造、研发创新、品牌建设等给予补贴。同时,建立科技人才引进机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通过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推行“一企一策”服务模式,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用地、融资、用工等问题,为食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保障。
2025-07-09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